國際最新研究:一種神經影像特征可用于預測藥物和食物渴求強度
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(記者 孫自法)施普林格·自然旗下專業(yè)學術期刊《自然-神經科學》最新發(fā)表的一篇論文報告了一種神經影像特征,可用于預測藥物和食物渴求的強度。
該論文介紹,對使用藥物或進食的渴求,被認為是物質濫用或過度進食的驅動因素。藥物或食物相關的刺激引發(fā)的渴求,或可用于幫助預測藥物使用或復發(fā)、不健康進食和體重增長。然而,對人類渴求的神經基礎了解尚不完全。
論文共同通訊作者、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莉奧妮·科班(Leonie Koban)、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托·瓦格(Tor Wager)和美國耶魯大學赫迪·科伯(Hedy Kober)通過合作,識別出一種神經標記或生物指標,可以在尼古丁、酒精和可卡因使用者和匹配對照組之間,預測藥物和食物渴求的強度。在3項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中,99名參與者觀看了藥物和非常可口的食物圖片(例如一疊西式煎餅),并得到提示去考慮使用圖中事物的直接積極后果,或考慮重復使用的消極后果。他們還給自己有多渴求這些物品進行了評分。論文作者隨后對神經影像數據應用機器學習方法,識別神經生物學渴求特征(NCS),其中包含數個腦區(qū),其活躍度可用于預測較高或較低的渴求程度。
NCS對于預測渴求藥物和食物的準確度都很高。而且,從記錄的參與者對藥物和食物提示的NCS反應中,論文作者成功識別出了藥物使用者和非使用者。他們還發(fā)現對食物圖像的NCS反應預測了對藥物渴求的強度,反之亦然,這或許表明,食物和藥物渴求共享神經通路。
論文作者總結說,識別NCS提供了一個潛在的靶標,可供開發(fā)治療渴求的臨床干預,以及改善現有療法。(完)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- 中國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動能
- 走和平發(fā)展道路的現代化
- 222.8億元資金全力推進水庫除險加固 全面提升小型水庫監(jiān)測預警能力
- 國家衛(wèi)健委:當務之急仍是保障好群眾的就醫(yī)用藥
- 貴州省依托網絡平臺提升鄉(xiāng)鎮(zhèn)醫(yī)生診療能力
- “財政直通車”這樣抵達田間地頭(一線調查·擴內需 暢循環(huán))
- 久病床前無孝子?官方指導探索家政服務人員輪班制度
- 多地加快建設慢行系統(tǒng),市民慢出行意愿上升——慢行系統(tǒng)讓出行更便利
- 多地加快建設慢行系統(tǒng),市民慢出行意愿上升——慢行系統(tǒng)讓出行更便利
- 退燒藥免費送 藥店老板善舉暖人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