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為日土縣熱幫鄉(xiāng)龍門卡村班公柳扦插現(xiàn)場。通訊員 達瓦 攝
春風催新綠,機械奏歡歌。連日來,阿里地區(qū)日土縣熱幫鄉(xiāng)龍門卡村的千畝土地上,一派繁忙景象。機械的轟鳴聲與村民勞作的身影相互交織,勾勒出一幅鄉(xiāng)村振興的動人畫卷。
4月初,在這里啟動的班公柳扦插工程,以“47天攻堅、千畝增綠、百萬增收”的實際行動,打造生態(tài)治理與共同富裕同頻共振的生動范例。
為了抓住春季種植的黃金時期,10臺挖掘機組成的“機械主力軍”晝夜奮戰(zhàn),每臺機械配備3名技術小工,形成“機械開道、人工精種”的高效協(xié)作模式,一臺機械日均能完成2000多株班公柳的扦插任務。
去年,龍門卡村扦插8萬株班公柳,而今年的扦插規(guī)模更是增加到92萬株。與此同時,90畝沙棘林的建設也在同步推進,2萬株沙棘幼苗被精心補植,一個“喬灌結合、立體防護”的生態(tài)網絡正在逐步形成。
此次扦插工程,不僅是一場生態(tài)建設的攻堅戰(zhàn),更是一項惠民富民的暖心工程?!霸诩议T口就能賺錢,15天能掙4050元!”村民索朗加布高興地說。
據悉,該項目創(chuàng)新采用“輪崗制”用工模式,讓140名村民獲得了在家門口增收的機會。每人確保有15天的務工時間,日均工資270元,預計將實現(xiàn)務工收入56.7萬元。
為確保新栽苗木的成活率,扦插工程完成后,一支由10人組成的專職灌溉隊將每天對苗木進行科學管護,力爭使苗木成活率達到95%以上。
班公柳與沙棘搭配種植,構建起“短期護生態(tài)、長期見效益”的產業(yè)格局。未來,這些茁壯成長的樹木不僅能有效防風固沙,改善當?shù)厣鷳B(tài)環(huán)境,還孕育著鄉(xiāng)村振興的綠色經濟。龍門卡村村委會主任落桑嘎旦滿懷信心地說:“種樹就是種希望,綠葉子將來都是‘金票子’!”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